在生物制药行业,细胞培养基是支撑产业发展的“关键原材料”,曾长期被欧美企业垄断。而澳斯康的出现,打破了这一格局,其创始人罗顺,从一名科学家,成为了推动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化的领军者。
一次偶然的邀约,让罗顺回国创业。但选择在何处落地澳斯康,成了他的关键抉择。最终他将目光锁定在了海门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。“当时落地海门生物医药产业园,政府从政策到具体的启动资金的支持、资源的配置等方面,都十分给力。”罗顺坦言,“海门深厚的产业底蕴是吸引澳斯康的重要原因,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。”
近年来,海门坚持“产业强区”战略,聚力发展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,形成了“龙头带动、配套跟进、整链融合”的集群式发展格局,生物医药产业以年均30%的增幅成为海门增长最快、爆发力最强的产业,为澳斯康等企业提供了优质的发展土壤。最初,罗顺团队聚焦新药研发,但他敏锐察觉到国内新药领域的“内卷”态势,果断将澳斯康的定位转向“生物制药产业化”,瞄准被欧美垄断的细胞培养基赛道。
这条突破之路,从一开始就充满挑战。“20多年前,中国细胞培养基市场100%依赖欧美企业。”罗顺回忆道,“从2011年起步研发,到2019年技术逐步成熟,再到2020年后实现规模化突破,澳斯康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啃下了这块硬骨头。”如今,澳斯康已经彻底打破了欧美垄断,其工艺技术在技术竞争力、生产效率及智能制造水平上,也跻身生物制药行业前沿。“从创业的第一天开始,把中国打造成全球生物制药产业化规模最大、竞争力最强的国家就成为了我的使命。”罗顺的话语坚定。
澳斯康的成长之路,也是罗顺从科学家向企业管理者的转型之路。在他看来,高科技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人才团队。为此,澳斯康持续加大研发投入,研发费用占比常年保持在15%以上。“2025年,我们的研发投入占比要超过30%。”罗顺透露,“即便在2024年资本市场低潮期,企业仍坚持战略布局,为抢占行业竞争先机奠定基础。”如今,澳斯康不仅成为了海门生命健康产业的标杆企业,更以自身突破为中国生物制药产业链自主可控提供了关键支撑。而海门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也凭借对创新企业的精准培育,进一步夯实了“江海药谷”的产业根基,为澳门电子游艺场_经典炸金花-平台|官网细分领域领军者的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。